在军迷圈,许多人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常识,士兵头戴的钢盔,身穿的防弹衣,并不能真正防弹。他们只能抵御炮弹弹片的打击,无论是步枪还是手枪亦或是机关枪,只要朝防弹衣和头盔直射,大概率能将其击穿,即便无法穿透,子弹的冲击力也会折断士兵的肋骨。导致其丧命。
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常识,却是百分百的谎言。为了证明这个常识是错误的,早在几年前,外国一支军事科研团队,就曾在一个射击场做过一个关于这个常识的实验。
实验中,科研人员手持各种枪械朝防弹衣和头盔开枪。结果是除了12.7毫米步枪击穿了防弹衣和头盔,其他口径枪械都没能穿透防弹衣和头盔。防弹衣和头盔保护的人体,也没有丝毫的受伤迹象,这个结论的得出,在当时也轰动一时。算是救活了防弹衣制造商。
然而,人们不知道的是,类似的实验早在19世纪就有人做过,得出的结论也完全相同。那次实验结论,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枪械发展,还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单兵装备发展。
19世纪末期,澳大利亚出现了一个叫奈德·凯利的江洋大盗。这个江洋大盗是被轮流到澳洲的,和其他盗贼不同。奈德·凯利身材魁梧,脑子也非常好使,他参考中世纪铠甲,自制了一套全身铠甲。
据史料记载,这身铠甲重达44公斤,从头到脚无死角防护。奈德·凯利穿着它,干着抢劫偷盗的营生,即便碰到被抢劫者有枪,奈德·凯利也不怕,它的铠甲能抵御当时所有枪械的直射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澳洲当地警方对奈德·凯利毫无办法。然而因为这套铠甲实在太重,奈德·凯利在一次抢劫跑路中,被数十名警察追上擒获。它的铠甲也被放到当地博物馆中展览,成为最早防弹衣的雏形。
奈德·凯利被绳之以法后,各国都开始重视防弹衣和头盔的制造。相继推出了防弹铠甲和头盔,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军装备的“龙虾甲”,就是奈德·凯利铠甲的简化版本。在一战时期,龙虾甲发挥了一定防御作用。但随着枪械威力的增加,龙虾甲最终被淘汰。
二战结束后,各国始终没有放弃防弹衣和防弹头盔的研究。随着材料科学的井喷发展,各国制造的防弹衣,也从最初的钢制变成了钛合金材质、凯夫拉材质和尼龙纤维材质。从最初的只有一层钢板,到今天陶瓷、钢材、尼龙纤维的三层设计。防弹效果越来越好,对人体的保护越来越到位,重量却越来越轻。
在21世纪的今天,中等口径步枪直射防弹衣或头盔,已经无法给佩戴者造成伤害。当然大口径枪械,例如重机枪使用的子弹,还是可以造成伤害,但此类枪械毕竟比较少见。因此对绝大多数士兵来说,防弹衣和头盔是真正的“护身符”。